本圖集適用于全國城鎮以綠色建筑為基本目標,新建、改建、擴建的民用建筑工程的建筑設計。主要供建筑規劃和設計單位的建筑專業設計人員使用,結構、水、暖、電專業設計人員及綠色建筑咨詢人員可參考本圖集??晒┙ㄔO單位、施工、監理、驗收等相關人員配合規范使用。 本圖集編制目的:方便廣大設計人員(特別是建筑師)更好地執行國家綠色建筑設計相關的技術標準、規范及要求,提高綠色建筑工程設計質量和設計效率。圖集按照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》GB/T 50378-2014的評價順序進行重新組織,主要編制A節地與室外環境、B節能與能源利用、C節水與水資源利用、D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、E室內環境質量、F典型案例分析、G綠色建筑評價自評表等七個部分的內容。 本圖集總說明部分內容精煉、條理清晰,針對綠色建筑評價流程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要點概述,易于設計人員掌握,并在總說明之后編制了技術索引表,以便于設計師對應條文查找可以應用的技術。圖集內容體具有(1)適用性:以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》GB/T 50378-2014為依據,對其中的部分條文以圖示、表格等形式直觀地表達,并根據申報和評價技術要點,結合具體案例,進行說明和解釋,使條文規定的內容更為形象、明晰、易于準確理解;(2)成熟性:以近年來的綠色建筑實踐為基礎,對經過檢驗成熟的、具有較高技術與經濟可行性的綠色建筑技術進行歸納總結,并予以圖示化;(3)創新性:圖集強調因地制宜地使用相關技術,引導各專業通過協同設計建立綜合平衡的綠色建筑技術體系,從集成優化的角度,實現綠色建筑的設計創新。 圖集的編制內容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方便設計人員系統、全面地了解、掌握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應用技術的內容、要求。提供建筑專業設計的技術參考與設計思路引導。
15J904······1
目錄······6
總說明······9
技術索引表······18
A 節地與室外環境······19
節地與室外環境綜述······19
建筑日照······20
人均居住用地······23
場地內綠化用地······25
避免光污染—幕墻······26
避免光污染—夜景照明······30
室外環境噪聲控制······33
室外風環境······38
降低熱島強度······41
場地與公共交通設施······43
雨水專項規劃設計······44
自然滲透地面······46
某居住小區雨水花園設施······47
雨水花園平面圖······50
雨水花園構造······51
雨水花園入水口······53
人工滲透地面······54
透水水泥混凝土地面······55
高承載植草地面······56
埋地入滲設施······57
徑流污染控制措施······59
綠化種植設計······60
屋頂綠化······61
垂直綠化······63
B 節能與能源利用······66
節能與能源利用綜述······66
建筑與圍護結構節能設計······67
建筑與圍護結構節能規劃······68
建筑與圍護結構節能—外墻······70
建筑與圍護結構節能—外門窗······74
建筑與圍護結構節能—屋面······77
能耗獨立分項計量······79
暖通空調系統選擇和優化······82
過渡季節能措施······84
部分負荷、部分空間使用節能措施······86
分區照明······87
照明功率密度計算······89
排風熱回收系統設計······91
合理采用蓄冷蓄熱系統······94
合理利用余熱廢熱······96
可再生能源利用—太陽能光熱利用······99
可再生能源利用—太陽能光伏發電······101
可再生能源利用—地源熱泵技術······103
C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······105
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綜述······105
水資源利用規劃大綱······106
避免管網漏損措施—分級計量······109
公共建筑設置用水計量裝置示例······110
節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級指標······112
空調設備或系統節水冷卻技術······113
雨水收集回用為景觀水體······114
生態型水景做法······115
D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······116
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綜述······116
建筑材料······117
建筑裝飾性構件判定······118
建筑形體選用······119
建筑形體特別不規則舉例······120
建筑形體平面規則圖示舉例······121
建筑形體豎向規則圖示舉例······122
建筑形體高度和寬度比要求······123
結構優化······124
減輕非承重結構自重······126
資源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計算······127
資源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計算實例······128
可重復使用隔斷(墻)判定······130
建筑材料的循環再利用······132
蒸壓加氣混凝土墻體自保溫砌塊(板)······133
混凝土榫卯空心砌塊······134
防水保溫復合屋面系統······137
E 室內環境質量······138
室內環境質量綜述······138
室內噪聲控制······139
室內噪聲控制—設備噪聲源控制······140
室內噪聲控制—空氣聲隔聲······143
專項聲學設計······148
建筑照明數量和質量······161
主要功能房間采光系數計算······165
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······169
室內環境設計參數······174
建筑防結露······176
建筑可調節遮陽······181
干式空調末端技術······192
溫濕度獨立控制······194
自然通風······196
自然通風技術要點······198
自然通風—開口設計······199
自然通風—翼墻導風······201
自然通風—窗戶導風······202
自然通風—高聳空間利用······203
自然通風—綠色中庭······204
自然通風—通風塔······206
自然通風—通風器······208
自然通風—地下空間利用······210
氣流合理組織······212
F 典型案例分析······215
案例1:青島某辦公樓綠色設計······215
案例2:湖南某辦公樓綠色設計······220
案例3:天津某住宅項目綠色設計······225
G 綠色建筑評分自評表······229
綠色建筑評價與等級劃分規則······229
節地與室外環境評分表······230
節能與能源利用評分表······234
節水與水資源利用評分表······237
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評分表······240
室內環境質量評分表······242
提高與創新評分表······245
相關技術資料頁······246